- 儿少疏忽、虐待、心理健康与福利讲座及
- 演艺圈唯她逃过疫劫!Lulu零损失还升格当
- 经历生死一瞬间 Selina自爆酒后失忆
- “狠爱演”月初宣告停更 牛排迈入人生
- 红袜签下泽村拓一?近期可望公布
- 苗栗今降下大雨 3座水库补进不少水源
- Taconic Biosciences 扩大免疫肿瘤动物模型产
- 疯国旅 秘境古道游客络绎不绝 - 地方新闻
- 富邦21:0“一波流”带走! 辛特力34分
- ROR体育手机版下载:体能媲美18岁 胡宇威自
邮箱:
手机:
电话:400-184-939
地址:
海纳百川》纸媒还有明天吗?(衣冠城) - 海纳百川 - 言论
随著科技发展与媒体经营生态的改变,《台湾苹果日报》纸本报纸停刊了。创办人黎智英当年从香港引进英美小报“腥膻色”风格,配上大量全彩图片,一时间改变台湾媒体风格,独领风骚,今日结束纸本发行,除令人唏嘘外,不少人也看坏纸媒或文字媒体的未来。
文字媒体还有没有明天?不好回答。最近有一种产品起死回生重回市场的例子倒是值得参考,那就是黑胶唱片的复兴。根据美国媒体CNN报导,美国唱片业协会(RIAA)公布,2020年上半年美国黑胶唱片的销售额为2.3亿美元,高于CD的1.2亿美元,为1980年代CD唱片问世以来首见。在亚洲地区也出现黑胶复兴的现象,去年11月,台湾歌手周杰倫将他出道至今的14张专辑制作成28张黑胶唱片套装,以纪念出道二十周年。唱片一经发行就引发抢购热潮。黑胶复兴现象跌破许多专家眼镜,但是大势越来越明显。
黑胶复兴原因很多,除音乐欣赏的好恶角度外,基本上有两点,一个是实体感,一个是操纵感。先说实体感,1980年代激光唱片问世,小小的一片光盘,声音清晰、不占空间、容易保存、满满七十几分钟(光盘容量当初的设计就是要把一整首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收入进去)不用动不动起身换面等等诸多优点,立刻将黑胶唱片打趴在地。音乐录制与播放进入数码化时代,随著文件处理技术与网络的发展更进入数码汇流时代,彻底虚拟化和云端化。
当音乐像自来水一样扭开水龙头就源源不断的流泄出来,许多人开始思考听音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是在欣赏音乐,聆听作曲家与演奏者的心灵告白,还只是背景音乐的白噪音?听音乐该不该有一点仪式感,有一点参与感。沉甸甸的唱片、美丽大气的唱片封套(还可以请音乐家或明星签名)还有看著都感到疗愈的唱片转动,实体不但不会消失还充满魅力。就像即使家中有六、七十吋的大萤幕电视,你可能还是会乐意去电影院闻著爆米花的香味与一群人同喜共悲。
黑胶胜出的第二个原因是操纵感,对于音响玩家来说,黑胶唱片有无限的可能,唱片的压制、保存、清洁以及唱盘各部件的细微调整都有可能创造出不同的声音,不断地提供新的乐趣。这种乐趣绝非千篇一律,缺乏个性,无法操控的CD唱片所能比拟。
苹果日报的失败除去商业与政治的因素,从媒介的角度看,就是他们是文字媒体却不相信文字,以为人们不再阅读,图片甚至影音才是主流,这时他们的竞争者就不是其他报业同行而是电视媒体。广播没有被电视取代,因为它们争取的是阅听人的耳朵,不是眼睛。苹果日报想脱实入虚又面对各种免费的网络媒体与内容农场的竞争,网络使用者长久习惯免费的使用,不习惯付费却不见实体的空洞感。他们也不是像纽约时报或华尔街日报这种所谓的“质报”提供高水平的新闻与评论可以吸引全球高端消费者与高社经地位的付费读者。
文字还是人类最精细、高妙的传播媒介,阅读也是最自由自主、最有思考与想像空间的吸收方式。实体的阅读好处是有较大的操控性,可以自行决定阅读的速度、方便标记查找等等。纸媒的确面对商业成本与读者阅读习惯改变的问题,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只要文字不死,提升阅读体验,虚实互补,纸媒仍有明天。
(作者为大学退休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 上一篇:心疼大S 汪小菲深夜再带长发美女上酒吧 - 娱乐 - 中时新闻网
- 下一篇:没有了
-
2022-07-13Infor被Nucleus Research誉为劳动力管理价值矩
-
2021-10-08关贸网络董事长许建隆 带领关贸网络转型
-
2022-11-24晶圆老四格芯出招抢市占 选在这里设厂藏
-
2022-03-17RICS 香港年度会议2019 - 应对未来气候变化
-
2022-10-21两岸奥会体育交流视讯会议 没谈抵制北京
-
2022-11-24党产会趁疫偷跑失败 美龄楼变国有喊卡